荷風送香,鳥語蟬鳴,在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召開50周年之際,在“十四五”奮進美麗中國新征程、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攻堅的新起點,六五環境日如期而至。
“共建清潔美麗世界”,這是今年六五環境日主題,旨在促進全社會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,投身生態文明建設,在共建美麗中國的同時,進一步體現中國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參與者、貢獻者、引領者作用。
多年來,全市上下矢志不渝按照習近平總書記“加快打造美麗天津”重要指示精神奮勇向前。2017年,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“大力推進綠色發展,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天津”。五年來,市委、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把“綠色決定生死”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、全過程,統籌綠色轉型、污染治理、生態建設,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,決心之大、力度之大、成效之大前所未有,生態環境質量實現全局性、歷史性、突破性好轉,繪就了美麗天津的嶄新畫卷。
五年來,我們始終保持戰略定力,堅定不移調結構、促轉型,推動綠色發展、高質量發展。在產業結構方面,集中破解“鋼鐵圍城”、“園區圍城”,全市關停了3家鋼鐵企業,整合取締了246個工業園區。在能源結構方面,堅持不立不破、先立后破,組織完成120萬戶散煤取暖清潔化治理,全市煤炭消費總量累計減少11.5%。在交通運輸結構方面,以建設綠色港口為重點,著力推動“散改集”、“公轉鐵”,天津港全面停止接收“汽運煤”,鐵礦石等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例從2016年的25%提高到2021年的65%。
五年來,我們始終保持攻堅力度,全力以赴治污染、降排放,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。堅持“五控”治氣,全市PM2.5年均濃度從69下降到39微克/立方米、降幅43.5%,優良天數從226天增加到264天,重污染天數從29天減少到7天。堅持“四措”治水,12條入海河流實現全部消劣,近岸海域水質明顯改善并保持基本穩定。堅持“兩控”治土,完成農用地詳查,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;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采樣調查,建成污染耕地、場地名錄庫。
五年來,我們始終堅持生態優先,全力以赴推進生態保護、修復、建設,著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。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,牢牢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。推進“871”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,升級保護875平方公里濕地自然保護區。大力建設736平方公里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,碳匯能力增長45%。嚴格保護153公里海岸線,修復濕地531公頃。薊州、寶坻、西青先后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、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。全市生態狀況指數持續保持良好,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,碳匯能力不斷提升。
五年來,我們始終堅持改革創新,壓實責任、完善制度,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。健全責任體系,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,完善市級生態環保督察機制。堅持用最嚴厲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,保持“一年至少一部生態環保法規”的節奏,制定修訂6部法規、20余項地方標準,市、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全部設立公安駐環保工作組,始終保持鐵腕執法高壓態勢。嚴格治理監管,建立實施“三線一單”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,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,簽訂實施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,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基本實現全覆蓋,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覆蓋各區、各街鎮,水質自動監測網絡覆蓋一、二級河流和飲用水源地。
奮斗創造歷史,實干成就未來。2022年,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深入開展“迎盛會、鑄忠誠、強擔當、創業績”主題學習宣傳教育實踐活動,堅定不移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,全方位服務綠色發展、高質量發展,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。將保持污染攻堅力度、廣度和深度,深入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加快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。將加強生態保護修復,加快推進實施“871”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,有序推進全域生態文明示范區、“無廢城市”創建,大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。將堅持依法、精準、科學治污,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。
還山川以蔥蘢,還河流以碧色,還天空以蔚藍。我們將不負初心使命,不負時代重任,不負人民期盼,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天津,以優良生態環境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。